同样是宦官干政,唐朝宦官敢废立皇帝,明朝宦官为什么不行?
要说太监权势达到最巅峰的朝代,自然是唐朝和明朝。但不同的是,唐朝太监可以随意废立皇帝,而明朝太监虽然权势滔天,但是皇帝想收拾了只需要一句话的事情。同样是宦官,为何区别这么大呢?
唐朝的太监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问题根源还在于唐朝前期极度不稳定的朝局,以及制度上的各种漏洞。
封建社会虽说是帝制时代,但皇帝不可能真的控制到国家的方方面面,面对下方各种势力就需要居中调节,从而大权独揽;而且皇帝也不是机器,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存在,诸如外戚、太监、后宫、藩王等血缘亲人亦或亲信奴才等,来协助他治理国家,这些存在用好了自然是国家兴旺发达,用不好了就是各种弊端,比如说西汉的七王之乱、唐朝的武则天称帝、明朝的太监乱政。
正因为如此,所以任何一个朝代都需要平衡,以这些势力,通过制度等方面,跟朝堂之上的文官武将达成平衡,用以相互牵制,然后皇帝居中大权独揽。唐朝自开国到唐玄宗继位这段时间,大家可以看看,在藩王上来说,唐太宗和唐玄宗有一个共同点,本来只是藩王,却通过兵变的方式,成为了继位人。而唐朝的后宫干政也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之最,成就了武则天这个唯一的女帝。而且唐朝的大臣也不老实,勾结王公发动政变是屡见不鲜。唐朝前期的制度极其不稳定,而藩王和后宫两个势力并没有起到平衡作用,反而是经常凌驾于皇权之上,以至于下面大臣也是不老实。面对这种情况,唐玄宗是怎么做的呢?
唐玄宗在继位以后,有两大措施。
一是抑制藩王和后宫权力。
唐玄宗首先在在南内兴庆宫旁给大哥宋王、二哥申王、弟弟岐王、薛王盖了宅邸,没事就去兴庆宫与他们一起谈谈心什么的,史书上夸耀“天子友悌,近古无比”。这些兄弟怎么玩都可以,但是不能过问朝政,不能结交大臣,说白了就是控制他们。唐玄宗对自己的十几个儿子亦是如此,建了“十王宅”,让儿子们分院居住,派太监管束;后来还还建了孙儿辈居住的“百孙院”。储君皇太子也不按惯例住东宫,而跟着皇帝住别院,免得私下搞小动作。这样一来,皇子皇孙再无威胁,换来了政治上的安定。在后宫干政问题上,唐玄宗继位后虽曾照惯例让原来的王妃王氏升成皇后,但在开元十二年将王皇后废掉后就没有再另立皇后。
有个武氏极受唐玄宗宠爱,被“特赐号为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但就是不让其升为皇后。武惠妃死了以后,唐玄宗又将他和武惠妃亲生儿子寿王李瑁之妻杨氏弄进宫做妃子,是为杨贵妃。杨贵妃史书记载“不期岁礼遇如惠妃”,“宫中呼为娘子,礼数实同皇后”,但依旧没有升为皇后,说白了是唐玄宗害怕他们步了武则天的后尘乱政。正因为这些预防措施,所以唐玄宗在位45年的漫长时间中,再也没有出现后宫干政和藩王作乱的情况。
二是以武将和太监来代替藩王和后宫的平衡作用
皇帝治国需要人辅助,自然也需要平衡;当唐玄宗剥夺了藩王和后宫权力以后,不只是少了这两个势力辅佐他治理国家,更是使朝局的平衡缺少了重要的两环,所以唐玄宗重用了武将和太监。说道太监,唐玄宗之前太监在唐朝的存在,近乎于为零;唐玄宗继位以后,以高力士为代表,太监开始插手政务和军务。比如说高力士和禁军将领争宠,禁军将领葛福顺及其后台王毛仲等失败后被贬杀,后来以陈玄礼为首的禁军将领就倒向了高力士。同时唐玄宗为了方便开疆拓土,开始重用武将,设置了九个节度使,意味着开始重用武将;唐玄宗选择的九个节度使,多是寒族和少数民族出身。
如果说唐玄宗重用太监是有度的,并没有脱离控制。那么重用的武将,就开始脱离了控制,九个节度使中后来出了一个安禄山。安禄山干了什么,想必大家也清楚吧,发动的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苟延残喘一百五十多年以后亡国。唐玄宗也曾试图用新兴的武将和太监互相牵制,比如说设置节度使以后,派太监监军,像太监边令诚长期充当安西四镇的监军,安禄山叛变以后,边令诚凭着唐玄宗的敕书,就将战败的封常清和高仙芝诛杀。但随着安禄山的叛变,自然说明唐玄宗的策略失败,太监监军,还是抑制不住边境武将的野心。
等到安史之乱以后,皇帝不再信任代表武将的节度使,所以唐代宗就将大太监鱼朝恩统领的神策军,升其为天子亲卫。
大太监鱼朝恩跋扈被杀以后,代宗没有再派太监接管神策军,而由神策军将自行统率,但是用来用去,皇帝还是觉得家奴太监可靠一些,于是先让太监窦文场和另一个太监霍仙鸣,以“监勾当左右神策军”名义作为神策全军的监军。贞元十二年正式设立“神策中尉”,以窦为左神策护军中尉,霍为右神策护军中尉,自此太监开始慢慢的掌握天子亲卫神策军,直到可以随意废立皇帝。
本来武将是牵制太监的势力,但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开始割据,中央式微,对全国达不到行之有效的控制,只剩下天子亲卫神策军可以直接控制,等到太监将神策军兵权抓过来的时候,没有武将牵制,太监自然一家独大了。
最后总结来说,唐朝在唐玄宗时期,唐玄宗为了杜绝藩王和后宫两大不稳定因素,将藩王和后宫的权力给剥夺了,同时为了平衡,开始起用武将和太监来辅佐自己。但唐玄宗步子迈的太大,武将脱离了控制,造成了安禄山造反,安史之乱以后,中央朝廷式微,代表武将的藩镇开始在外割据,太监则是在朝廷内部通过控制神策军的兵权,来欺压主子。
也就是说当年唐玄宗起用的两大新兴势力武将和太监,并没有达到相互牵制和平衡的作用;最后反而酿成了外有藩镇林立,内有太监欺主之事,两方是各自为政,唐朝皇帝做不到居中调节,反而长期被太监欺辱,最后更是被藩镇所灭。所以说平衡各方势力,自身居中调节,是一门艺术,玩不好了,就是唐朝这般,最后成为家奴欺主,藩镇亡国的悲哀。
说完唐朝太监,再说说明朝太监。
其实说起来明朝太监和唐朝太监发展的轨迹有点类似。
如果说唐朝是唐玄宗将藩王和后宫权力剥夺,以武将和太监来代替的话;那么明朝也类似,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创建的藩王制度,本来是想着起到辅佐皇帝的作用,结果燕王朱棣造反登上皇位以后,将藩王兵权剥夺,使其成为高级圈养动物,然后开始以太监代替。在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明朝的太监开始掌权,出现了太监监军的情况,还专门设立了太监掌管的东厂特务机构;诸如下西洋这种活动,更是由太监郑和负责。
自明成祖朱棣剥夺藩王兵权以后,明朝朝局的势力也就剩下了文官武将,所以他自然需要太监来协助自己了。到了明宣宗时期,太监的权势是更进一步;明宣宗不顾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太监不只是拥有了代行的批红权,也就是开始参政。还设立了内书堂,教太监读书识字,使太监成为有文化的流氓。到了明英宗时期,太监不只是外出监军,连京营都开始控制,史载“正统中添设提督坐营监枪太监”。
明代宗景泰三年,京营兵制进行调整,创立团营,分为十营,“太监阮让和都督杨俊提督四营,太监瑄、卢永,都督郭震、冯宗各提督三营。俱听大臣于谦、石亨还有太监刘永诚、曹吉祥节制”。这样一来,京军不仅有宦官的总节制,而且每三营就有一名宦官监军。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太监的权势是越来越大,似乎不下于唐朝太监。
但我们先看看,明朝太监权力为何这么大呢?
说白了明朝皇帝和唐玄宗想的一样,需要太监平衡朝局,而且更为高明,像派太监监军,是分武将之权和监督武将。以太监代行批红权,是明宣宗以太监来制衡当时文官集团的代表内阁,以形成代表太监势力的司礼监和代表文官集团的内阁互相牵制之意,然后皇帝居中调节,不至于大权旁落。而且太监不只是皇帝平衡朝局的一环,更是如同恶狗一般,替皇帝怼文臣怼武将,搞的是天怒人怨,所以皇帝只要透露一个信号,那些对太监恨之入骨的势力就会纷纷落井下石。
而且最重要的是,明朝属于是君权高度集中的朝代,军政大权都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明中期以后,虽在各地派太监监军、设置镇守太监,在京营设置提督、坐营、监枪太监,使太监掌握兵权,但这种权力并不完整,因为同太监一起掌握兵权的还有武将和文官,三方彼此互相牵制,都不能独自掌握兵权,最后只能听命于皇帝。
同样是宦官,为何区别这么大呢?
第一,唐宫恩怨倾轧太多,大臣们习以为常。明朝宫廷倾轧构陷相对较少
唐朝的宫廷,从唐太宗开始,就不断发生为了权力,相互倾轧的事情,简直没有片刻的宁静。朝中大臣对这种情况都习以为常,觉得换个皇帝,也就那么回事,并非是一个天要塌下来的事情。所以,对于唐朝中晚期,宦官废立皇帝,大臣们也不以为意。
明朝宫廷也有相互倾轧,甚至还爆发出靖难之役这种争夺皇位的战争。但是总体上,明朝的皇帝,以及即将成为皇帝的太子,换得不是很多,而且比较稳定。宦官如果有想换皇帝的想法,就是大事件。比如魏忠贤就曾经有想换皇帝的想法,最终遭到朝中大臣的极力反抗。
第二,唐朝的宦官不只是内侍,他们还是外臣,在朝中有很大的权力。
一般来说,宦官要干政,都是通过取得皇帝的信任,在皇帝批阅奏章时,通过给皇帝当参谋的方式,用自己的观点影响皇帝。或者直接帮皇帝批阅奏章。宦官还可以利用给皇帝传输文件干政。比如有些文章传给皇帝,有些文件扣下不送等等。
唐朝的宦官干政,完全不是上面这种形式,而是宦官直接担任朝中大臣。唐肃宗的贴身宦官李辅国,甚至担任中书令,也就是宰相的职务。此后的宦官,在朝中担任的职务也相当多,而且大都是要职。这样一来,宦官既掌控了内廷,又掌控了外廷,他们的权力能不大吗?
明朝的宦官,则没有在外廷担任职务的。他们当的最高之位,也就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通过奏章批阅,来影响朝廷。但不管怎样,这种影响都是间接的,而不是像李辅国那样,让皇帝一边呆着,他直接处理朝中事务,因此其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
第三,唐朝中后期的宦官掌控军权,明朝宦官没法比。
从安史之乱开始,唐朝中后期就动荡不安,先是安史之乱,接着是吐蕃叛乱,接着是藩镇割据,接着是农民起义,唐朝基本上没有安定消停的时候。唐朝的皇帝也经常东躲西藏,需要有人解救。而好几次,都是宦官出面把皇帝解救回来。因此,皇帝干脆把神策军这样的核心近卫军交给宦官掌控。当宦官掌控了军权以后,他们想要废立皇帝,那是太简单不过的事了。
明朝的宦官也有一定的军权。比如明英宗御驾亲征的时候,就让王振随同,王振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控了军队。此后一些打仗,宦官都会当监军。不过,他们并不直接掌控军权。而且土木堡之变给后世留下了极恶劣的印象,是宦官不能掌军权最生动的例子,所以明朝后世对宦官在军权上有限制。
第四,唐朝的宦官受约束比较少,明朝宦官受约束比较多。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就在宫内立下铁牌,禁止宦官干政。这是老祖宗传下的规矩,谁也不敢违背(至少不敢公开违背)。而且明朝有各种利益集团,文官集团、武官集团、厂卫集团、宦官集团。各种势力相互作用,相互监督,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做大。
相反,唐朝就少有这种监督机制,因而宦官的权力可以做到无限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