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存在哪些百年老宅?温家大院的风景
央广网洛阳2月15日消息(记者王丰关键任磊萍辛如记)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传统村落是承载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和“魂”,蕴涵着丰富而深邃的历史文化。它们是中华民族不可丢失、失不再来的珍贵遗产,是传承民族基因、凝聚民族力量的“最后的家园”。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强烈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村落正在急速消失。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这一季聚焦古村落。我们将触摸散落在古村落中的书院、宗祠、民居、戏台、码头,唤醒失落在寂寥古村中的文化基因。
朗朗书声每天从温沟村的学堂里传出,不知不觉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也催老了村里的百年老宅“温家大院”。
温沟村
温沟村,位于洛阳正南方40多公里,地处嵩山余脉的丘陵沟壑之中。“温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就坐落在温沟村的西南。
刘百灵介绍,“我在90年代搞近现代文物普查的时候,就是我们先发现的。我记忆中它是三座院子,它那个石雕非常漂亮,我们一看这个建筑就非常漂亮。”
洛阳历史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百灵讲起17年前发现“温家大院”的情景,至今仍然惊喜不已。正是和刘百灵的这一面之缘,“温家大院”后来成为了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温沟村村口的古寨门
如今已经退休的刘百灵又一次回到温沟村,想看看这深山中的大院,是否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
一眼认出刘百灵的是温氏家族第十八代后裔温强国,这些年,他一直在为保护自家古宅而奔波。
推开温家大院厚重的木门,一切都是17年前的模样,雕栏玉砌、石刻壁画依然存在,这让刘百灵心里的牵挂踏实了许多。
温强国说,这青石的壁画都有说处,四季分明,春牡丹、夏荷花、秋冬梅;上边的是福禄寿。这都是古代人的一种向往。
[page]
温沟村
相传乾隆年间,温家十世先祖温六爻做油品生意,一度人丁兴旺、富可敌国。“温家大院”建筑的中心、后院上房大厅两侧,至今还嵌有一幅石刻对联,字迹虽已斑驳,却也依稀可见:“半耕半读恒佩先人懿德,克勤克俭恪遵古圣良规”。
“半耕半读,就是说最早你是从事农业的,但是你的子弟一定要读书,要学习,有文化才行。”刘百灵说。
祖先的教诲并没有给温家带来富贵绵延,到了清朝末年,温氏一族家境逐渐落败,温家大院昔日的繁华也一去不返了。
温强国介绍,如果在这斜看,还能看见台阶的痕迹还有。看这儿,栏杆都拆了。当年就在这个地方有个二层小楼。
如今,温强国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而故乡的祖屋一直是他难以割舍的牵挂。
温强国说,“因为啥,年轻人,特别我媳妇结了婚以后,说啥不想住这老房子。你这房子住着不中,太不实用,冷,老阴森!”
由于没人居住照管,祖宅的墙壁有的坍塌,雕刻也在慢慢变得模糊。这让刘百灵深感惋惜。
温沟村里破败的古民居
刘百灵表示,这些都是后来加上的,补的,它不是原来的,他不应该有这样的东西。现在从语言、工艺上,完全赶不上过去。曾经很多年前,他就提出来,将来农村这边可不能,千城一面,万村同貌。
温强国也曾想修复古宅,但靠在外打零工的收入,显然心有余而力不足。
温强国说,自己有这想法,他想有钱给它好好这整一下,光宗耀祖,可以体现祖上当年的辉煌。自家人肯定没有这能力,像这个不投资个三五百万能成?
洛阳曾经是九朝古都,在它的周边,散落着无数像“温家大院”这样的明清古民居。它们的命运会如何呢?
上戈村
上世纪90年代初,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山西的乔家大院名声鹊起。在距温沟村几十公里外的洛宁县上戈村,也有一座“乔家大院”,相传是乔氏家族迁到洛阳经商留下的古宅。
[page]
32岁的乔丽是乔氏后人,如今在上戈村小学做代课教师。她周末会回城里的新家,平时就居住在自己的祖屋里。
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相似,洛宁“乔家大院”也有一条长长的甬道,联通各处宅院。六座四合院内,门窗、房檐、阶石,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可这些在乔丽眼里都是回忆和故事的木雕石刻,却成了一些人牟利的目标。
“经常不注意,这个门都被偷走了。就是那个门被盗了,我就哭了好几次。你不知道,我好心疼,从小我就在这里长大的……”乔丽说。
上戈村乔家大院
虽然还是寒冬腊月,距离上戈村150公里的孟津县卫坡村,却是一派繁忙。几百栋仿古民宿的仿建工程正在抓紧施工。
穿过工地,主街南侧一处院落是卫红恩老人的祖宅。
记者:那个宅子是您家,是吗?
卫红恩:我家。
记者:您是第几代?
卫红恩:第十三代。
上戈村乔家大院
老屋所在的“魏家坡民居”已经作为旅游景点进行了保护性开发。卫红恩老人既是祖屋的传承人,也是景点的讲解员。虽然建起了新房子,老人还是有些怀旧。
“我这里还有些古东西,宝贝!这都是我收集的。有些,现在他们不懂,不要了。我懂,我把它收回来。”卫红恩说。
“温家大院”、“乔家大院”、“魏家坡民居”,这些散布在全国各地古村落中的古民居不计其数。这些石刻木雕,记录了多少家族的陈年往事,留下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
卫红恩说,那时候,小字辈经常打架,他奶有时候会拿着扫帚打他们。
乔丽说,刚住的时候院子里可多人,都是在这个院子里玩,真是可开心、可高兴。到后来,人慢慢少了,都搬出去了。
温强国说,那时候站到东边的岭上,看着下边全部是瓦房,连绵不断,看着真漂亮,现在都消失得差不多了,大部分都消失了。
春节刚过,卫红恩老人在自家的老宅里给游人讲述着家族的历史和童年的故事。
卫红恩说,我们老祖先在清朝是三品的文官,回到家用自己的钱建了这片故居。
此时,乔丽正在自己出生的老宅里生火做饭,守候着心里的眷恋。
温强国还在县城寻找新的工作,他希望能赚到更多钱,去修复老宅里那些温暖的记忆。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