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的药方超出你想象!

2022-05-19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神医,如华佗、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等,而李时珍之所以被称为神医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是离不开关系的。可是你知道吗?《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药方超出你想象!

首先我们来说说为何谈论李时珍靠《本草纲目》,才被称为神医?

要理解李时珍的成名,需要明白:500年前缺医少药,科学尚未昌明。所谓的用药是基于经验和玄学,大都经不起现代医学实证的推敲。

李时珍1518年出生于湖广蕲州(今湖北蕲春)的一个医学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受家庭影响,他从小接触医学知识,但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社会,读书人的首要选择是进入仕途。

李时珍的父亲希望儿子考上科举,出人头地,不要像他一样行医。李时珍一开始确实在往这条路上走,14岁中了秀才,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落第。无奈之下,他放弃科举,转而习医。

跟随父亲行医,李时珍积累医学知识,26岁时开始独立行医。此后,李时珍萌生了编一部新的本草医籍的念头,开始付诸实践。他参阅了大量的前代典籍,实地考察部分药物,历时30多年,编成《本草纲目》。

这期间,李时珍有短暂的仕途经历,进过王府,甚至曾被推荐到太医院任职,辞官后回家乡专心编修本草。历史研究者认为,当年李时珍在家乡有一定的医名和影响,但绝对没达到国医级别,他在明末众多医家里只能算个二线小角色。

李时珍行医实践并不一流,他的名声是靠埋头写材料,搞医学综述。《本草纲目》撰成于明代万历年间,一般认为是在1578年著成,他这一年60岁。成书后,又用十多年修改才定稿,可见要么李时珍有严重的拖延症,要么古代著述,确实艰辛。

由于书卷帙浩繁,图文量大,而且商业收益不高,出版商不愿积极出资刊印。直到1596年,这本100多万字的大部头,在李氏家人的支持下才面世。在《本草纲目》刊刻完成前3年,李时珍已经去世,享年76岁。

《本草纲目》初版本在南京刊行,故称“金陵本”,是后世各种《本草纲目》版本的祖本。金陵版的刻印质量不高,有很多字迹模糊不清的地方。

1601年,江西巡抚夏良心发现这本神奇的药典,大为欣赏。在他帮助下,两年后新版《本草纲目》面世。

《本草纲目》“江西本”,无论刻工还是插图,这都较金陵本有很大进步。这个版本流传最广,后来书商都以它为底本校刻、翻印。

这些私人刻本以外,《本草纲目》还得到官方推广。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将《本草纲目》献于朝廷后,朝廷“命礼部誊写,分两京、各省刊行”。

有学者统计,明末清初一百多年间,大概有十五种《本草纲目》的版本面世,平均十年左右就有一种刻本出现。从当时医学书籍的总体刊刻状况看,这频率算是很高。一些医家认为《本草纲目》“集明代本草之大成”,这一时期许多有名的本草著作都以它为资料依托。可以说这时候,李时珍小有名气,但距离家喻户晓仍很遥远。

《本草纲目》使李时珍,名声远洋

《本草纲目》真正热销,还是借着东西方学术交流热潮。李时珍在全国寻访各种药草,修订《本草纲目》之际,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开始访华,这些人除了传教,也搜集中国风土人情,典章制度。这一时期,全球化交流非常活跃。来华的药剂师、传教士不仅将西医传到中国,也将神秘东方的草药知识传至西方。

第一个用欧洲文字公开出版的节译本《本草纲目》,出现在法文版《中华帝国全志》的第三卷中。《中华帝国全志》是一部雍正年间出版的百科全书,由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根据当时27名在华传教士,包括南怀仁、汤若望等人寄回法国的信件编辑整理而成。

18世纪欧洲正兴起一股“中国热”,《中华帝国全志》这部综合性百科全书出版后,引起各界注意。1735年法文版售光后,第二年在荷兰海牙发行第二版,同年又被译成英文。

比起医术,李时珍对中国大地各类事物的介绍更吸引人,想来猪屎入药这种事情让外国人大开眼界。

西方有博物学的风气,十八、九世纪,博物学是英国大众积极参与的科学和文化活动,具体来说,就采集是植物、昆虫和收藏化石。西方的博物学传统,从古老的亚里士多德一直延续下来,近代由布丰、林奈、达尔文等人接棒。

《本草纲目》正好迎合了博物学家的嗜好,18世纪现代植物分类体系的奠基人林奈,鼓励他的学生奥斯贝克带着科学眼光去中国考察自然世界,为其编写的《植物种志》收集植物信息。

奥斯贝克自瑞典启程时说:“我非常渴望了解中国药草的知识,以及各种草药所对应的疾病信息……我希望征询那些能在这方面给予我指导的人,并获得一定答案。”1738年,瑞典博物学家莱格斯特伦在中国南方采集植物标本,并得到《本草纲目》原著,他回国后将这批标本送给朋友林奈。

就这样,《本草纲目》成为被西方博物学者最常引用的中文著作。现代美国学者范发迪说:“该书体例庞大,内容广博……从17世纪晚期开始,西方学者就知道这部著作,即使在19世纪,它也一直是所有研究中国博物学的学者必备的教科书。”

达尔文也受到《本草纲目》的影响,他在奠定进化论的过程中参阅了各国文献。在《物种起源》等书中,达尔文十多次引用了中国人的著作,《本草纲目》位列其中。

从西方人的角度看,《本草纲目》就像个收藏室,它记录了丰富的动植物和矿物,也介绍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与其说它是一部药物学著作,不如说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蓬勃发展,西方都抛弃了自己的本草学传统,更不用说《本草纲目》这种“外来的和尚”。

1950年代,事情迎来了转机,剑桥《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出版,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李约瑟在导论中说道:“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作为科学家,达到了同伽利略、维萨里相提并论的最高水平。”“中国博物学家中,`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至今这部伟大著作仍然是,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本草纲目》受到空前的关注,李时珍一下子蹿红了,官方大张旗鼓地举行纪念活动,把他的历史地位提升到新的高度。当时政府宣扬超英赶美,弘扬民族文化,正巧外国学界抬出了李时珍,中国古代科技既然有诸多世界第一,当然令人自豪。

1952年,莫斯科大学新建立的校舍大礼堂走廊上,准备镶嵌世界各国大科学家的大理石浮雕像。时任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推荐了两位中国科学家——祖冲之和李时珍,获得校方通过。这促使国内医史学界发表了不少纪念李时珍的文章,连社会主义的老大哥都重视李时珍,中国人就更应该纪念李时珍了。

学界对李时珍的赞誉、加给他的头衔多了起来。由于年代久远,李时珍去世后没有画像流传。后人想象其容貌,进行了艺术创作。

自此,李时珍被定为“医中之圣”。郭沫若评价李时珍“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将他提升到了民族伟人的高度,李时珍的成就,被定为“世界前驱”。

而后关于李时珍神医,药圣的称呼,开始频繁出现。可以说李时珍神医的名号是靠《本草纲目》得来的。

那再让我们看看《本草纲目》,为何说它记载的药方超出你想象呢?

《本草纲目》里每种药物后面,李时珍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等)、正误(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关于人屎,李时珍附上的部分方子如下:如果你流鼻血了,把屎烧成灰,用水混合,吹入鼻孔里;如果吃饭噎着了,把屎放入萝卜,火烧取粉末,拌和黄酒喝下。如果你肚子痛了,把屎同蜂蜜搅匀,再用早晨井里汲的第一口水混合,吃下。对,书上就是这么说的!

“如遇到鼻血不止:人屎尖烧灰,水服一二钱,并吹鼻中。遇到噎食不下:人屎入萝卜内,火炼三炷香,取研。每服三分,黄酒下,三服效。遇到心腹急痛欲死:用人屎同蜜擂匀,新汲水化下……”

还有更辣眼睛的——男子阴毛:主蛇咬,以口含二十条咽汁,令毒不入腹(译文略)。

当然,《本草纲目》收纳的不只是“人部”药物,更多收集了大量植物、飞鸟走兽,再剩下些,主要是矿物。《本草纲目》记载有药物1892种,李时珍把它们分为16部: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

每个部下面分类,总计有60类。全书收录植物药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本草纲目》全部药物总数的58%。

这些部分的药物就正常么?并不是。在兽部,李时珍收录了“猪”药的部分,其中就有猪屎。李时珍收录了很多猪屎附方,列了十多条,不少是口服用。还有外用加口服的,比如婴儿如果晚上哭,就把猪屎烧成灰,再混入汁水洗浴全身,并且少许口服。

如果你长大后,发现小时候有人给你用过这一味药,你会选择原谅他吗?

所以说《本草纲目》其实更多的是对于,各个药草和种类的记载,那么对此你有何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