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黎族特色节日“牛节”有什么精神?黎族“牛节”的习俗

2022-05-19

“牛节”文化广场上顶天立地的牛雕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人们熟知并传诵的诗句,形容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在海南东方市的美孚黎族地区,就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牛节,从元朝流传至今。“牛节”是东方市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同胞出于对牛的崇拜和感激,每年农历九月第一个牛日,村民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牛节”活动。这一天,是黎家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就像过年一样,热热闹闹地互相串门吃饭、喝酒、对歌。就像海南汉族的“吃公期”,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人们都要回到家乡,欢聚一堂,庆祝节日。同时还要邀请附近没有过“牛节”习俗的村庄的亲戚和朋友们到家里来,同他们一起喝酒庆贺,分享他们的喜悦。符长林说,玉道村从广坝库区迁移至225国道旁成为现代的新农村后,农业机械代替了耕牛犁田耙地,如今全村已看不到牛的踪影了,为了怀念和让子孙后代记住牛,村民们在村前建起一个牛节文化广场,并雕塑了三只牛,一只是公牛,一只是母牛,一只是牛仔,每年农历九月的第一个牛日,人们都在这里载歌载舞欢庆“牛节”。“玉道村如今已没有了耕牛,玉龙村的耕牛也越来越少了,很难再见到耕牛犁田、耙地、拉车的场景了,但‘牛节’作为一种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习俗仍然年年过。”

一位姓符的老阿伯说,过“牛节”本是祭拜、酬谢牛的日子,而如今人们过“牛节”更多的是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走访,吃吃饭喝喝酒,这个节日就算过去了,传统意义的“牛节”渐行渐远。黎族本土歌舞助兴“牛节”10月10日,黎族同胞们除了在玉道村的牛广场举办活动外,还在玉龙村村口的大树下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庆祝“牛节”。在玉龙村,记者看到,黎族同胞身着节日的盛装,在村口的大树下载歌载舞,欢庆“牛节”。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丰富文化遗产。其中尤以歌谣最为发达,随之涌现了一批人们爱戴的歌手。符花金是玉龙村人,也是本次“牛节”的组织者之一。她从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挖掘黎族民歌“欧欧调”和黎族原生态舞——面具舞,颇受社会关注。在本次活动中,符花金唱了自己创作的“欧欧调”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黎族歌手吉世杰(艺名爬东)在活动中用黎语弹唱了自己创作的黎族歌曲《等你回》和《没见过面》,用歌声来欢迎亲朋好友的到来。作为黎族歌手代表,吉世杰曾参加海南方言唱歌比赛获得优秀奖。黎族妇女们还穿着节日的盛装,跳起了打柴舞。打柴舞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舞种,黎语称“转刹”、“太刹”。它起源于古崖州地区(今三亚市)黎族的丧葬习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黎语“转刹”,起源于古崖州黎族丧葬活动,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时用于护尸、赶走野兽、压惊及祭祖的一种丧葬舞。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现场还展示了黎族织锦,村里的阿婆身着黎族服装,现场表演了扎染、织锦、坊线、缝衣、织布等技艺。黎族织锦已有3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长桌宴亮相“牛节”黎族同胞不仅能歌善舞,还热情好客。“牛节”当天,玉龙村口的大树下,专门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奉上黎族长桌宴。长桌宴上,游客不仅可以免费品尝到黎家的山兰酒、竹筒饭、黎家粽子等美食,还可欣赏身着传统黎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唱歌等表演。据了解,长桌宴是黎族宴席的最高形式和最隆重的礼仪。过去,黎族同胞都是在外出远行或去离村寨偏远的田园耕作,上山打猎,或招待客人时才做竹筒饭。“在长桌宴上,饮一口黎家山兰酒,咬一小口竹筒饭,再配一块白切五脚猪肉,慢品细嚼,那个香呀!”第一次应邀参加“牛节”活动的一名游客谈及长桌宴时回味无穷。据介绍,这些年来,东方美孚黎族同胞通过开展“牛节”庆祝活动,将淳朴、厚道、善良、感恩和无私奉献的牛精神镌刻在心中,并将其延续、传承,教育着黎族儿女,也感染了来参加节庆的每一个人。

[page]

“牛节”已逐渐成为东方民俗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每年节庆活动,都会吸引众多岛内外游客前来参加体验。  

黎族民俗文化自信的体现资深媒体人、海南民俗文化研究者黄岱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方市两个黎族村庄举办“牛节”这类型的活动,从民俗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解读出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体现了黎族宗教文化存在的一种方式和起源。在刀耕火种的生产活动中,牛是重要的畜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牛成了黎族人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依赖,正是这种依赖,使以农为生的黎族产生了爱护牛、珍惜牛的心情,从而形成敬牛习惯,慢慢发展成祭祀牛神的习俗;另一方面,黎族村庄举办“牛节”,并邀请外来人参与,这是黎族民俗文化自信的体现,长期以来,黎族的一些习俗被认为是愚昧落后的体现,不少黎族地区逐渐被汉化,某些黎族习俗已经消失,令人叹惜。从这次举办“牛节”活动的形式来看,原有的一些仪式保留,又有新的内容加入,更多是狂欢的party方式,把自己的传统习俗向社会展现,其实就黎族民俗文化自信的体现,这是在当下黎族文化在多元文化冲击下,举办“牛节”的重要意义和存在价值。金秋十月,秋风送爽。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记者沐浴着清晨的秋风驱车沿着225国道来到了玉道村和玉龙村参加“牛节”。一进村子,整个村子的上空炊烟袅袅,歌声、欢笑声和鞭炮声不停地回响在九霄之中,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玉道村和玉龙村原坐落在海南大广坝水库的脚下,距东方市约有50多公里,1992年,海南大广坝水库扩大蓄水范围,作为浸区的东河镇玉道村搬迁到大田镇国道旁。在这之前,玉道村原本和东河镇玉龙村相距只有3公里,这两个村子,从古至今流传着“勒者对”,即过“牛节”的习俗。最初的“牛节”仅限于家里人杀鸡宰羊进行庆祝,但随着时间推移,当地的黎族同胞开始呼朋唤友,互相走动,将“牛节”过得热热闹闹。

至今,牛节已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民族传统节庆,在节日当天,黎族同胞们会盛装打扮,举行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并准备丰富的特色美食,广邀亲朋好友和八方宾客,载歌载舞,共同庆祝,热闹非凡。黎族传统“牛节”自古有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牛一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家畜。黎族认为牛是财富和吉祥的象征,牛默默地奉献着,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之恩,玉道村和玉龙村的村民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每年农历9月的第一个牛日过“牛节”。相传,东方黎族传统“牛节”最早始于元朝,当时黎族的祖先认为牛一直勤勤恳恳地陪伴在人们身边,是大功臣,为感恩牛的辛苦劳作,黎族祖先将每年农历九月的第一个牛日定为“牛节”。据介绍,在“牛节”这一天,玉龙村和玉道村家家户户在天刚蒙蒙亮时,人们早早地就起来,杀鸡杀猪,忙着制作节日祭祀与食用的物品。但这一天是禁忌杀牛的。当天,黎族同胞们都会拿着贡品来祭拜牛神,弘扬耕牛的功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还用糍粑拌料喂牛,用酒抹牛鼻以示慰劳。颂扬牛“让我们有饱饭吃”的功德,恳请“牛你尝尝你的劳动果实”,以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之恩,祈望牛畜兴旺。据了解,“牛节”比传统春节还要隆重,是黎家最热闹的节日。每逢“牛节”,黎族同胞家家户户都要宰杀猪、鸡、鸭等,人们就像过年一样,在家里制做丰盛的佳肴,热热闹闹地串门吃饭、喝酒、对歌等。这一天,就像海南汉族的“吃公期”,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人们都要回到家乡,欢聚一堂,庆祝节日。同时还要邀请附近没有过“牛节”习俗的村子的亲戚朋友们到家里来,同他们一起喝酒庆贺,分享他们的喜悦。来自十所村的唐传周告诉记者,他应玉道村符兴保的邀请过来参加牛节。“这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对于弘扬黎族牛节文化,传承厚道奉献精神很有意义。”唐传周说,“牛节”是玉道村和玉龙村两个黎族村本土的特色文化,他每年都过来参加庆祝活动,亲眼见证了黎族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美好。

“牛节”还有一习俗,就是牧童在田野吹稻笛,吸引牛群归来。在“牛节”这一天,吃过午饭后,村里放牛的孩子们,腰间系着“腰篓”,把牛赶到青草长得最好的坡上放牧,然后在树林里、或在山坡上用木头搭台,伙伴们,从“腰篓”里拿出香喷喷的糍粑和鸡腿,在高台上一边放牛,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节日的美食。吃不完的东西不许带回家来,洒在草坡上,寄意敬给耕牛食用,也寄意因为牛,家中富有了,不用再带回去了。

[page]

在玉龙村,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在一棵大树上搭建起一高床,其目的是让牧童坐在上面吃佳肴望牛群。牧童还会吹一种自制的古老乐器——稻笛,愉悦牛群欢乐自己。“我们视牛为‘功臣’,‘牛节’这一天,不准打牛、骂牛,更不准拉牛去犁田,相反要好好地喂它酒喂它饭。”玉道村村民符长林说。关于过“牛节”的习俗,缘起何处,也没人能真正说得清楚。但据村里的一位老人说,过去一直是农耕时代,而农耕主要靠牛,村民们对牛的喜爱不言而喻。而“牛节”就是对牛的勤劳的一种酬谢,对牛的一种信仰。长期以来,玉道村和玉龙村这两个村庄的村民始终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色。  黎族的牛图腾崇拜黎族是一个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但黎族也有自己的图腾崇拜。这大概是与黎族的母权制氏族社会同时产生的,其特点是认为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植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玉道村村民符长林告诉记者,他听长辈说,据传,在远古时代,黎族先民们居住在山林里,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天有不测之风云。一场瘟疫发生后,人们几乎死绝,只剩下一对孤儿,靠吃母牛的奶长大成人。牛从此成为他们崇拜的图腾。牛是一种具有图腾意义和神性的动物。黎族人对牛(水牛、黄牛)十分崇拜。因为犁田种地,婚丧等事,无处不用牛。认为牛如人一样,具有灵魂的实体,家家户户都珍藏着一块被称为“牛魂”的宝石。古文献中有《牛图》和《牛耕图》的记载。过去,特别是合亩制地区的黎族,对牛更是崇拜,每年的牛节,这天不能杀牛,不能用牛耕地,要给牛喝一种用“牛魂石”浸过的“贺酒”,以保护牛的平安,保佑来年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