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兵工厂 日军8天久攻不下 使用毒气战也无济于事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在抗战早期,小米是不够吃的,步枪更是不够用的,想靠缴获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短时间内是不现实的。于是八路军也开始建造兵工厂。这其中比较著名有太原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金陵兵工厂等。而黄崖洞兵工厂作为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起初名声并不大,而且投入规模也很小。但是在整个抗战过程中,黄崖洞兵工厂却起了很大的作用。
1938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每个游击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全会决定“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击实力”作为“全中华民族的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根据这一决定,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5月成立军工部。是年7月,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地形隐蔽的黄崖洞,正式建设我军的兵工厂。从此,这里成为我抗日根据地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基地,年产的武器弹药可装备16个团,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黄崖洞兵工厂的发展,使日本侵略者感到恐惧。1941年11月,5000多装备精良的日军主力,兵分多路强攻黄崖洞。我军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经过八个昼夜的激战,歼敌1000余人,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战况上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
1939年7月,日寇入侵榆社,设立在此地的兵工厂受到威胁,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总参谋长的命令下,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移到黄崖洞。同年9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建立了黄崖洞兵工厂。
起初,兵工厂仅仅只有10余台机器,直到1942年,达到40台机器,此时产量也达到最大值,年武器弹药产量可装备12个团。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黎城县西北部赤峪沟西端的大山里,在其北部山崖上有个高25米,宽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当地人称之为黄崖洞。兵工厂的地理位置可以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在这次保卫战中,黄崖洞之水窑口出现了最激烈的战斗场面。敌人连续进攻4天,伤亡近千,才突破几百米。他们改变了战法,加强了兵力、火力,连火焰喷射器都使用上了。守卫在水窑口阵地上的战士与三面进攻之敌,展开了地雷战、肉搏战,击退敌人11次冲击。山石上血迹斑斑,阵地前遗尸累累,敌人始终未越过水窑一步。他们使用了最毒辣的手段,向我前沿阵地发射喷火器和燃烧弹。顿时,整个阵地烈火熊熊,烟雾腾腾。我特务团八连八班长王振喜在工事燃烧起火、敌人乘机涌来的情况下,率领战士跃出工事,带着满身烈焰向敌群猛烈射击、投弹,与敌肉搏,毙敌70余人,直至壮烈牺牲。战士温德胜,举起最后一颗冒着烟的手榴弹,冲向敌群,与敌同归于尽……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特务团“保卫水窑立战功”锦旗一面。
19岁的小战士崔振芳一个人守桥,就把日军堵得7天7夜过不来。班长王振喜一个人就毙敌70余人,最后牺牲在阵地上。
日军看久攻不下,又用上了毒气弹,好在八路军事前就做过防毒演练,虽有不少人中毒,但是无一人丧失战斗力。
激战8天8夜之后,我军阵亡166人,而日军丢下1000多具尸体,八路军大胜。如此悬殊的敌我伤亡比例,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抗战胜利后,一战成名的团长欧致富、政委郭祥林,都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崖洞兵工厂不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制造了大量武器,而且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锤炼出了一大批工业建设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人才奔赴各地,成为各级工业部门的领导骨干。黄崖洞保卫战谱写了一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可歌可泣、激动人心的壮烈史诗,耸立起一座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