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战:黎元洪想跳海殉国不成反被判刑
黎元洪这个名字丝毫也不陌生,他是湖北黄陂人氏,耕读世家,人称“黎黄陂”。他曾经被定位为“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的大坏蛋,但如果黎元洪知道子孙后代这样评价他的话,他一定会哭天抢地大声叫冤,那么他到底冤不冤呢?
西方人有云:性格决定命运。这话如果搁在黎元洪的脑壳上,是完全符合的。细究黎元洪其人,他善良、忠厚、与人为善、木头木脑,这种性格搁在争权夺利的大民国时代,注定了是个背黑锅的料。
黎元洪背的第一口黑锅,历史上赫赫有名:甲午之锅。
话说黎元洪原本是耕读世家出身,因为朝廷实行新军制,到处设免费学校让穷孩子读书,于是黎元洪入北洋学堂,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后,分配到了广州水师的“广甲号”上,做了一名小小的把总。按理来说,黎元洪人在广州水师,行将爆发的甲午海战,是日本水师对北洋水师,不应该让黎元洪来背这口黑锅。可偏巧广甲号奉命给北洋送给养,到了地方正赶上海战爆发,于是北洋下令:那谁,那个广甲号,你先别回去了,先来参加海战,等打完了仗再回家吃饭也不迟。
于是黎元洪就稀里糊涂地上了战场,等到两军对垒,双方火力交换的时候,北洋水师将自己的战舰一字排开,让广甲号吸引日本战舰的炮火,当时广甲号的管带吴敬荣就火了,立即吩咐开船走人,这仗,咱们不跟着掺和了。
广甲号不战而走,逃到了大连海域却触了礁。于是管带吴敬荣就命令道:那个谁,把总黎元洪,我命令你守住战船,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本官先上救生艇,到岸上去休息休息再说。
管带吴敬荣走了,留下黎元洪独守孤船。这时候日本人的战舰冲了过来,广甲号上的火力明显不支。于是黎元洪就和部属们商量说:兄弟们啊,是我们报国的时候了,这时候咱们打是打不过了,投降想也不要想,来,大家操家伙把船凿沉吧,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广甲号落到日本人的手中。于是大家冒着日军的炮火凿船,然后士兵们纷纷投海自杀。
临跳海前,黎元洪摆了个大pose,曰:士有蹈海而死,此之谓也。然后一头扎进了冰冷的海水中。
捐躯报国,志士蹈海,本来是蛮壮烈的事儿,可不曾想这时候来了一个大浪,将溺昏过去的黎元洪,一直送到了岸上。醒来后正赶上朝廷追究战败的责任,北洋水师或战死或被俘,只有黎元洪老兄莫名其妙回来了,没办法,那就让黎元洪承担战败的责任好了。
法庭一审判决黎元洪服刑半年。
半年之后,黎元洪蓬头垢面地出了大牢,捂着饿得干瘪的肚皮想:好饿啊,去哪里弄吃的呢?听说两湖总督张之洞素有贤名,招贤纳士,江湖人称“张香帅”,只要你懂英语会开根号会解微积分,到他那里就有饭吃,要不我去张之洞那里碰碰运气?
到了地方,正巧张之洞刚刚从日本买了艘兵轮,船号“楚泰”。张之洞摇摇摆摆,带着手下幕僚登船,亲自验看。众人登船之后,兵轮驶入湖中,正行之际,高天上忽然惊雷大作,兵轮摇摇晃晃,竟然眼看就要沉没,于众人的惊恐呼救声中,忽有一人冲入驾驶台,单手掌舵,操船如走马,就见兵轮于惊涛之中划出一道白线,竟驶出了险域。张之洞大喜之下,细看掌舵那人,原来是甲午败军之将黎元洪。
当时张之洞一看是黎元洪,心里想:小黎这个孩子不错呀,挺能干的,要不要我替这个孩子找点好玩的事儿干呢?
此念一起,黎元洪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注定了他将辛苦栽培出辛亥革命之果,并莫名其妙地背负上篡夺革命胜利果实之黑锅。
这个结局,谁也无法改变。
因为历史在前行。
甲午海战最后一战日本人被追着打:这才是真相
黄海海战结束时是北洋水师追着日军打:速射炮没那么厉害
联合舰队都惧怕定远镇远的重炮
速射炮意味着射程近要贴得很近前边我们说到日本海军其实一半以上都是木头船和小船,就是所谓的速射炮优势,其实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日本海军真正的威力是51门120mm速射炮,但是这种火炮的射程也很近,日本舰队必须要冲到3000米以内贴身近战才能发挥威力。距离远了,日军的速射炮炮弹就够不着清军,只能挨打。
定远打响第一炮后,北洋舰队即以雁行阵向前航行,定远和镇远在中间位置,日本军舰“畏定、镇二船甚于虎豹。” 所以以吉野号为首的第一游击队在5000米以外便急转弯向左,以避定远、镇远的重炮轰击,12点53分,吉野与北洋舰队相隔约四千米时,一颗炮弹飞来“击中吉野,穿透铁板在甲板上爆炸。”
黄海海战
随后吓怕了的吉野带着第一游击队开始在12点55分,在3000米以内距离围攻北洋水师最弱的超勇、扬威导致后2舰负伤。
同时,日本旗舰到达定远镇远前方,发射炮弹,导致定远舰桥垮塌丁汝昌负伤。与此同时,松岛号也被北洋水师炮弹命中主炮塔部位。以松岛为首的日舰本队因畏惧定远、镇远的强大炮火,急转舵向左,到达定远的右方。
济远号逃跑撞沉扬威带沉广甲号
济远号转身逃跑成为转折点之一
图为日本参战军舰“西京丸”拍摄到的海战现场,近处的是日本联合舰队军舰,远方烟雾下虚化的舰影是正在向日本联合舰队疾攻的北洋舰队。
黄海海战是联合舰队首先逃跑的
联合舰队围攻定远镇远无法击沉
下午3点钟以后,双方舰队开始分为两群同时进行战斗:日舰本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西京丸六舰缠住定远、镇远两舰,第一游击队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四舰则专力进攻靖远、来远两舰。很快日舰西京丸被击伤退出战斗。
战 至下午3点半前后,当定远与日本旗舰松岛号相距大约两千米时,由定远命中松岛右舷下甲板,轰然爆炸,松岛号剧烈震荡,舰体倾斜,烈火焰焰焦天,白烟茫茫蔽 海。死伤者达八十四人。须臾,烈火吞没舰体,浓烟蔽空,状至危急。虽全舰尽力灭火,轻伤重伤者皆跃起抢救,但海风甚猛,火势不衰,宛然一大火海。”半小时 后,松岛上的烈火虽然熄灭,但其舰上的设施摧毁以尽,已经丧失了指挥和战斗的能力。4点10分,松岛发出信号:“各船随意运动!”于是,日舰本队各舰便竭 力摆脱定远、镇远二舰,向东南方向逃逸。
定远镇远追击联合舰队再爆战斗
图为济远舰舰尾的150毫米克虏伯炮。
下午4点10分,日舰本队向东南方向逃 逸,定远、镇远二舰从后追击。双方爆发当天最激烈的炮战。日本联合舰队本队5艘军舰回首重伤,或是轻伤。无心恋战,只是来回乱窜,躲避重弹,完全处于被动 挨打的局面。 到下午5点半,伊东佑亨最终断定,他所带的炮弹不能摧毁对方的战列舰。5点30分,担心旅顺港出来的鱼雷艇对他进行夜间攻击,他停止了行动。日本舰队开足 马力,“行驶极速,瞬息已远”脱离战场。
在这次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和广甲五舰。但是广甲是逃跑自己搁浅损失,扬威是被逃跑的济远号撞沉。实际战斗损失是致远,经远和超勇等3艘军舰。
日本西京丸号基本瘫痪,赤城号燃起猛烈大火,上层建筑损失殆尽。比睿号也是重伤,这3艘日舰都是先跑的,才免于沉没。日本旗舰松岛号,“舱面之物扫荡无存”,“修理良非易易”,入坞后大修两个多月尚不能出坞。就是吉野号受伤也不轻,舰体遭到“洞穿”。 浪速“弹入机舱”。
图为北洋海军覆灭前,被日军鱼雷重创后搁浅的旗舰“定远”号为避免落入敌手自爆后的景象。
丁汝昌放弃指挥北洋水师群龙无首解 放军海军副司令员丁一平将军说,纵观黄海海战的全过程,北洋舰队在海战打响不久即由于提督丁汝昌负重伤而失去了统一指挥,除了在海战开始前丁汝昌下达的三 条命令外,在长达近5个小时的激烈海战中,北洋舰队各舰实际上未接到任何战斗命令。海战场是相对独立的战场,作战双方要在激烈的对抗中,高速机动,变换阵 形,争取主动,没有一个精干、高效、应变、完善和有生命力的指挥机构是难以办到的。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没有建立完善的指挥机构,丁汝昌甚至连代理人也未 指定,结果造成指挥瘫痪和各自为战。应当说,战役指挥的一系列失误是导致甲午战败的重要原因。
黄海海战可以说是未决出胜负海战
实 际上,这是一次未决胜负的海战。双方海军的主力皆未遭到致命的打击。日本方面只有本队受打击比较严重,而最精锐的第一游击队4舰则没有受到多大打击,北洋 舰队则此时尚拥有定远、镇远、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等战舰。黄海海战以后,日本海军对北洋舰队的战斗力还一直存有畏惧之心,再也不敢与之直接交 锋。裴利曼特说:“华舰自大东沟战后,泊于旅顺口者约两礼拜。东兵过海而来,以貔子窝登陆,图攻旅顺。彼伊东者,不过逡巡策应,而于丁军门之踪迹,付诸淡 忘,一若幸其不出,即已心满意足也者。既占旅顺,又任丁军门稳渡威海,伊东与之相距,仅海程七十里,不知围亦不知攻也。”
北洋水师阵型有问题 无法发挥火力
英国顾问建议舰舷对敌 排出t字阵
图为北洋海军覆灭后,幸存官兵被集中至威海遣散。
北 洋舰队速率较低,舰质陈旧,但船重炮大宜于远战。海战中,要求舰队能充分发挥全队的火力,能迅速到达最有利的攻击阵位,能最容易地调整部署、变换阵形,能 便于通讯联络等等。 作为战斗队形的夹缝雁行阵,却有诸多不利。《晨园漫录》作了十分明确的说明:“综计该战役,我军完全败北;而其所以致败之由,当时论者谓原因虽多,要以横 阵之不良为最大失策。盖横阵之缺点:第一、最难维持阵形;第二、不能行动自由;第三、不能发挥全舰(队)炮火之威力。”正是基于夹缝雁行阵的弊病。
定远副管驾英人泰莱在战斗爆发后提议,全队同时向右移转四点。以全队舰舷对敌,发挥火力,并且能够很快对敌舰形成“t”字战法,占领有利阵位,挫败日军攻击清军右翼弱舰的企图。但是没有被采纳。
北洋水师舰舷齐射火力大于舰首开火
按1:1比例重建的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
英国海军年鉴指出:“舷侧炮击之优于舰首炮击,黄海之役,日军取单纵阵,而中国军对敌阵殆成直角,以后翼梯阵当之,于日军舷侧炮击之下;势不得不用舰首炮击。……中国舰队,当敌军徐行通航之际,极应将阵形变为单纵阵,以舷侧炮火,攻击日军。”
北 洋舰队舰舷对敌时全队可发射火炮40门,而舰首对敌时只能发射32门(舰舷对敌时可发射30.5公分主炮8门,25公分主炮4门,21公分主炮12 门,15公分舷炮或副炮10门,12公分舷炮6门;舰首对敌时可发射30.5公分主炮8门,25公分主炮2门,21公分主炮10门,15公分舷炮或副炮 12门)。很清楚,北洋舰队舰舷对敌一次齐射的火力,远远大于以舰首对敌一次齐射的火力。 有人提出北洋水师没有旋转炮塔,其实旋转炮塔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发明出来了,日本对缴获的镇远、平远等舰就明确指出属于装甲旋转炮塔舰。
北洋水师装甲远超日本军舰 更抗打
而北洋水师的定远、镇远号护甲为35.5公分厚,经远、来远护甲为24公分厚。日本舰队炮弹很难击穿这样的装甲。 所以中国军舰凡装甲厚度在200毫米以上的军舰除“经远”外无一沉没。日本军舰除“扶桑”号以外,全部军舰的装甲都在114毫米以下。最凶猛的吉野,装甲只有102毫米,其它第一游击队的3艘军舰高千穗、秋津洲、浪速的装甲只有51毫米;日本本队的各舰,多数装甲在100毫米左右,千代田只有33毫米。
导致这一切的原因,第一是没有带够炮弹,特别是实战炮弹,其次是阵型,北洋水师并没有根据日军的变化,有所调整,整个战役基本上就是各自为战。
北洋水师保船避战 主动放弃制海权
北洋水师在军港抵抗日本8次进攻
影视剧中的北洋水师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尚拥有大小舰艇40余艘,其中包括铁甲舰定远、镇远2艘,巡洋舰靖远、来远、济远、平远、广丙5艘,炮舰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6艘,以及鱼雷艇13艘,还具有一定的实力。
10月18日,北洋舰队在旅顺船坞修理完毕,驶回威海。此时清军已经对战争完全失掉信心,根本没有决战的胆略,妄想避战保舰。现在只想“设法保船”。于是将制海权拱手让给了日本。
随后日军从陆路包抄后路占领了威海卫部分炮台,以炮台上的大炮配合联合舰队向北洋水师发动8次进攻战,全部失败。
影视剧中的北洋水师
有人解释说为什么日军很轻松的就占领了装备了巨型西洋大炮的炮台,是因为日军是包抄的,所以西洋大炮没有用处。这能怪敌人?清军不是没有陆军,不是缺少野战炮,谁让自己不搞好炮台外围的野战工事防御的?
日本出动木头舰和帆船封锁威海卫
最后北洋水师也是奉命战败。如果北洋水师冲出去,也未尝就一定会失败。日本联合舰队虽然拼凑了22艘军舰围攻威海卫,但是除了第一游击队和本队的8艘军舰以外,其他的14艘日本军舰,不是帆船炮舰,就是木头壳子炮舰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日本海军在战后,并没有继续引进吉野号这种装备速射炮的快速军舰,而是全力引进比定远镇远还要大还要重的,厚装甲大主炮战舰。因为日本海军自己很清楚,黄海海战是日军运气好蒙上的,那种快速薄甲舰,根本无法进行舰队主力决战。
1点04分,定远号再次命中日本旗舰松岛号,7分钟后,日舰比睿号也被定远号命中,后部舱面全部起火。1点25分,日军赤城号炮舰也被多发炮弹命中,舰长海军少佐坂元八郎太阵亡 “舰上将校几乎全部被击毙。” 随后日舰赤城号和比睿号退出战斗躲避。
逃出战列。”至此,双方打成平手,北洋舰队超勇,扬威负伤,日本赤城,比睿也被打伤,退出战斗。
2点30分,平远号与松岛号互击,双方都被炮弹命中。其中松岛号在2200米位置被平远号命中中部水雷室。随后就发生了致远号被吉野发射的鱼雷击沉的事情。
此时转折点来了,济远管带方伯谦看到致远沉没,却吓得大惊失色。慌忙逃跑,在逃跑途中撞沉了负伤的扬威号,一看济远跑了,广甲号也跟着逃跑,广甲号逃跑慌不择路,撞上暗礁搁浅。
此时日本舰队推进到2000米以内全力发挥速射炮威力,打沉了经远号。从下午一点半到三点,历时一个半小时。此时,中国方面超勇、扬威二舰焚,致远、经远二舰沉,济远、广甲二舰逃,只剩下定远、镇远、靖远、来远四舰仍在坚持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