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广州光孝寺简介

2022-05-19

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陆路,即由阿富汗经我国甘肃、新疆而到中原地带;一是水路,即航海到广州港口登岸。广州市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一座名刹,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志》载“光孝寺自昙摩耶舍、求那跋陀罗二尊者创建道场,嗣后初祖、六祖先后显迹于此,一时宝坊净域,为震旦称首。千数百年来,宗风远布,实维此方。“(见寺志序文)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按寺址原是西汉越王赵佗的第三世孙赵建德的旧居;三国时代吴国贵族虞翻,因得罪了孙权,被贬到广州,曾在这里讲学,名虞苑;苑内种了很多柯子树,人称柯林。虞翻死后,舍宅建寺,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隆安元年(397),有罽宾国(今克什米尔),昙摩耶舍法师航海到达广州,传播佛教,在这里创建佛殿,改名“王苑延寺”,又名“王园寺”。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有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在此创建戒坛,传授戒法。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印度智药三藏法师带来菩提树一株植于戒坛前。并预言:“过后一百七十年,当有肉身菩萨,在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梁大通元年(527),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从印度来到广州。时刺史萧昂崇信佛教,请达摩驻锡王园寺,并表奏武帝,帝派遣使者迎请达摩到南京。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印度高僧波罗末陀(即真谛三藏法师)受广州刺史欧阳頠的延请,居住寺中,从事翻译经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重修寺宇后,改寺名为乾明法性寺。高宗仪凤元年(676),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在黄梅得弘忍禅师衣钵南归,在此论风幡之义,寺主印宗法师知非凡流,遂在菩提树下为慧能大师剃发授戒。不久慧能大师乃往韶关曹溪中兴宝林寺(即今南华寺)。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印度般刺蜜帝三藏法师来广州,相国房融请于法性寺翻译《楞严经》。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毁佛运动中,该寺曾一度改为西云道宫。至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复名法性寺。时有仰山慧寂禅师在此传法,禅宗赖以复兴。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改法性寺为乾明禅院。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颁赐大藏经一部,住持僧守荣建轮藏阁,安放经典。徽宗崇宁二年(1103)改名崇宁万寿寺,住持宗恺等人,修缮寺宇。不久因徽宗信道教林灵素之说,乃毁佛教,宣和元年(1119),将全国寺庙改为宫观,改佛为大觉金仙,僧为德士,故此寺再次改为道观。高宗绍兴七年(1127),下诏改称报恩广孝禅寺。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元帅张弘范等统兵入广州。至元十六年(1279),诏设僧录司,定僧尼服色,住持服黄色,讲主(法师)服红色,普通僧尼服褐色。以茶、青、皂色为禁(见《寺志》卷二第二页)。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设僧纲司,敕正源法师为此寺都纲,颁印,置正、副官二员,管理佛教事宜。其敕书云:“稽古礼,有僧官之设,以掌方外之士,非徒为僧荣也,欲其率修善道,阴助王化。尔非真诚寡欲,而淡泊自守者,奚足任斯职!”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赐光孝寺匾额(见《寺志》卷二第四页),光孝之名留传至今。据《寺志》载:光孝寺兴盛之时,田产不下五十余顷,常年食指万数,是南方最富有的寺庙。至明代弘治年间,因寺僧闹分房典卖田产,遂将十方丛林制改为子孙制,使光孝寺逐步走向衰落(见《寺志》卷五第一页)。至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通炯法师等迎请高僧憨山德清大师(其肉身现在南华寺)住持光孝寺宣扬佛法,提倡禅净双修,并重修殿宇。崇祯十五年(1642)绅士陈子壮等延请天然和尚住持光孝寺,发起重修殿宇,使很多古迹得到复兴(见《天然和尚谱》)。其徒今释作碑记其事云:“营费逾万金,时越六载,殿乃落成。”(见《寺志》卷十第十六页)其工程的艰巨浩大可见。计修毗卢殿、睡佛楼、戒坛、禅堂,重建风幡堂三间于白莲池水亭后,亲题风幡堂匾额。并作《复风幡堂旧址》律诗一首云:“梦断风幡不可寻,虚堂犹见古人心。一池春水临高阁,十亩荒烟想故林。人事暗消芳草尽,道情偏共乱云深。明月此时知何限,薄影横窗曾几吟”(见《寺志》卷十一第二十二页)。当时明末降将平南王尚可喜受其感化,亦皈依佛教,布施白银五百两,为修建光孝寺之用。天然和尚有十大弟子分化各方,使广东佛教兴盛一时。天然和尚咏“柯林”(即光孝寺)诗多首,其中有《勉柯林诸衲》五言律诗一首云:“寒到惊秋尽,无云天欲垂。道情添老大,人事暗迁移。扫叶供烹茗,担泉先灌葵。韶光应共惜,世路此何时。”还编有《柯林语录集》传世。清代乾隆年间至善禅师驻锡光孝寺,传武艺,名噪一时。嘉庆至光绪间,光孝寺虽无著名大德高僧住持,但仍是广州佛教五大丛林最大的一间,依旧晨钟暮鼓,接众挂单。清末两广总督岑春煊在广州大搞庙产兴学,要广州各大寺庙住持交纳办学经费。长寿寺住持抗拒不交,一九○四年长寿寺被毁,寺产入官。六榕寺铁禅和尚自愿捐献,并约光孝寺住持道济和尚乐助。因此,岑表请光绪皇帝赐铁禅以“清修忠悃”匾额。道济圆寂后,当家灿灯法师、仲来法师等清铁禅和尚兼任光孝寺住持,香火兴盛。到一九二一年,广州市地方政府为办警官学校,校长伍岳通过铁禅租用寺内六祖殿为课室。每月租金大洋十元,不久停给租金,大殿等处均被占用,还留有睡佛楼、库房、斋堂和后花园等处。一九三八年,广州沦陷,傀儡政权曾一度占用光孝寺为伪政府的和平救国军总司令部。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广州市教育厅接管光孝寺,举办美专学校。一九四七年,虚云老和尚要求国民党政府归还光孝寺,未果。解放后,人民政府文化局在光孝寺办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不久改为华南歌舞团的舞蹈学校。全寺均被占用,并将睡佛楼砌墙隔开。光孝寺当家仲来法师等四人同住在睡佛楼下。每逢宗教节日,群众前来烧香拜佛的还是不少。灿灯法师抗战胜利后圆寂,仲来至一九七二年才圆寂,享年八十四岁。光孝寺原有十一殿:大殿、毗卢殿、西方三圣殿、观音殿、罗汉殿、六祖殿、伽蓝殿、韦驮殿、天王殿、悉达太子殿、轮藏殿;六堂:戒堂、风幡堂、客堂、禅堂、檀越堂、十贤堂;三楼:睡佛楼、钟楼、鼓楼。还有方丈、库房、僧房、笔授轩等建筑。民国时代寺里驻扎伪军警,很多文物被破坏。广州沦陷后,很多殿堂被拆毁。现在保存的古建筑有大雄宝殿,是东晋时代创建,唐代重修,具有华南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最特别的是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这在国内的古建筑中尚属罕见。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殿,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六祖殿建于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同伽蓝殿的建筑相似。寺内还有几种形式不同的古塔。大殿台基的左右有一对白石法幢,高约四米,六角七层,如塔式,很古雅。六祖发塔高7.80米,八角七层,砖石结构,每层有佛龛,镶嵌泥塑小佛像。大殿东西两侧还有两座四方形七层铁塔,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西铁塔是南汉太监龚澄枢等在大宝六年(963)铸造,可惜在清朝末年的一次房屋倒塌中被压崩了四层,仅留三层。东铁塔是五代南汉主刘鋹在大宝十年(967)所铸,塔身高6.35米,每层刻有佛像、飞天等形象,是粤省现存铁塔中最古老最完整的一座。光孝寺还有不少宝贵的佛教文物,是我国悠久灿烂的佛教文化的有力见证。可是在十年动乱中,睡佛楼被改建为办公楼,使这座占地三万平方米的古寺,被有关部门占用、改建,弄得面貌全非。原来禅堂变成了“七十二家房客”的私宅;石栏杆围着的白莲池和洗砚池,昔日是游人赏花作诗的地方,现在变成污水池了;东铁塔被锁闭,游人只得到此“止步”。一九七九年人民政府拨款六十万元,对大殿和祖堂等处进行维修,粉饰得金碧辉煌,大门口也挂上了赵朴初会长二十多年前题写的“光孝寺”匾额,但整个寺院毫无宗教气氛。国内外佛教界人士都希望光孝寺应恢复为佛教道场和游览的胜地。一九八六年三月五日经国务院批准,光孝寺交佛教团体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经广东佛协常务理事会议决定,请本焕老法师出任光孝寺住持。消息传来,佛教同仁皆大欢喜。但是,大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占用单位并未迁出,僧人仍然无法进住寺内。有关部门甚至以佛教徒不能管理佛教文物、僧人没有能力管理寺庙为理由,顶着不办移交手续。这种论点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其做法也是不得人心的。我们衷心希望占用光孝寺房屋的有关单位早日迁出,使光孝寺真正成为在政府宗教部门行政领导下,由佛教团体和僧人管理的佛教活动场所,逐步恢复光孝寺原貌,从而使寺内的佛教文物(包括建筑物)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