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揭秘古代皇宫的正殿为什么称为金銮殿

2022-05-19

紫禁城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正殿叫做“奉天殿”,明嘉靖年间重建后,又改为“皇极殿”,到了清代,则改为“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三大殿之首,是明清两代皇帝登基与举行大典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古代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呢?在古代,民间往往认为皇帝诏令天下的大殿就叫作金銮殿。不过,金銮殿却出自唐代的大明宫。如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唐翰林院在禁中,乃人主燕居之所,玉堂、承明、金銮殿皆在其间。”

网络配图

唐代在长安有三大宫殿区,分别是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这三座宫殿是不同时期兴建,也是不同时期帝王的生活中心。大明宫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称为永安宫,次年改名为大明宫。龙朔二年增建,改称蓬莱宫,长安元年又改回大明宫。大明宫是中国历朝兴建最大型的宫殿群之一,因座落于太极宫东北,故又称为“东内”。如《旧唐书·地理志一》:“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句中“西内”指的是太极宫。

[page]

大明宫宫内分三个区域,依各区域的功能又分为前朝和内庭二部份,前朝包括外朝、中朝两区。外朝以宏伟高大的含元殿为主体,是大明宫第一大殿,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含元殿位于丹凤门正北,东南有翔銮阁,西南有栖凤阁,阁前有钟楼、鼓楼,各以廊道和含元殿连接。含元殿高高的屹立在龙首原南沿,殿基高于地面,为便于百官朝见,在殿前修建有斜坡阶道,称为龙尾道。

网络配图

每年元正、冬至时,皇帝会到此听政及举行朝会,唐代王维的《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描写唐代皇帝在含元殿大朝会时威严磅礴的气势。中朝以宣政殿为主体,位于含元殿之北。宣政殿是大明宫第二大殿,也是皇帝平日朝见群臣、听政及举行朔望册拜等大典的地方,内设有朝廷的重要机构,如中书省、门下省、御史台、文馆、史馆等。

[page]

紫宸殿在宣政殿之北,是内庭的主体,故称为内朝。紫宸殿是大明宫第三大殿,为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内朝正殿。由于进入紫宸殿必须经过宣政殿左右的东西上阁门,所以官员若被召入紫宸殿朝见,就称为“入阁”。当时,官员能够入阁与皇帝商议国家大事,这是非常荣耀的事情。现代政府延揽优秀人才组成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就叫做“组阁”,而最高政务官员称为“阁员”,就是源于此。

网络配图

此外,大明宫还有别殿、亭阁、楼观等三十余所分布在东西两侧,南半部是属朝政建筑区,北半部则为生活建筑区。大明宫北面有太液池,而其四周环绕着富丽堂皇的宫殿楼阁,是当时皇宫中景致最优美的地区。若以太液池为界,可分为东西两大活动区,东区有珠镜殿、蓬莱殿、大角观、清思殿、浴堂、凌绮等,是皇帝和后妃的活动区;西区则有麟德殿、翰林院、金銮殿、仙居殿、长安殿等,则为皇帝在内庭引对大臣、举行宴会及娱乐观戏的地方。

[page]

从上面对大明宫各宫殿的介绍,可以看出,金銮殿并不是皇宫中最重要的正殿,更非皇帝日理万机的重要宫殿。金銮殿位于太液池南边,殿旁有金銮坡,与麟德殿、翰林院相邻。如《资治通鉴·唐顺宗永贞元年》上载∶“苍猝召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等至金銮殿。”宋史学家胡三省·注引宋代程大昌《雍录》曰:“金銮坡者,龙首山之支陇,隐起平地而坡陁靡迤者也。

网络配图

其上有殿,名曰金銮殿。殿旁有坡,名曰金銮坡 。”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唐代诗人李白在唐玄宗时曾为翰林供奉,就常常进出金銮殿,受玄宗召见。他曾写《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承恩初入银台门,着书独在金銮殿。”意思是说,身为翰林供奉,每天都进出翰林院,撰写着作就在金銮殿。又因为金銮殿与翰林院相接,故翰林学士又美称为“金銮”。如元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职官八》:“前朝因金銮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以美之。”宋代时仍沿袭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銮殿。而唐宋时期出现许多文人雅士,在写作中都把皇宫正殿称为金銮殿,再加上之后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说中,也有相同的称呼。因此,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也就日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