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华历史知识从这里搜一搜
当前位置:历史网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中国最早的佛教艺术雛形 孔望山摩崖

2022-05-19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一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个厘米。

造像群的题材,歷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中国歷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叁方面内容:一曰佛教造像。像群中有高肉髻,顶光,莲花,施无畏印,结伽跌坐等,并有表现佛本生故事的萨陲那太子捨身饲虎图。有表现佛传故事的“说法“和”涅架“。有单个立像一坐像一菩萨像!弟子像,力士像和胡人形像的供养人像等。

这些都是佛教造像的特徵。二曰道教造像。叁尊各自独立存在的正面像,分别于造像群的最高处,是摩崖中最大的造像,其衣冠同汉代常见的世俗服饰,有的像下有“莲座”,“香炉”和“灯碗”等设置。当是道教在造像中的具体反映。叁日世俗画。即汉画像石中常见的“进谒”,“宴饮”等。

造像群的雕刻技法,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山岩上直接刻图;二是在长方形的塞中刻画。用传统的汉画像雕刻技法来表现外来的佛教题材,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时代特徵。具体使用了单线阴刻,平面线刻,浅浮雕和高浮雕四种,基本以平面线刻为主,约佔整个造像的80%。

对造像的时代,有的认为是东汉晚期。有的认为从造像的主体来看,可认为是东汉遗物。也有人据洪适“隶释”所收录的东汉灵帝烹平元年(172年)“东海庙碑”考证:东海君庙供奉的神像就有两处,一处在庙内礼堂,一处在庙外祭坛。孔望山摩崖造像时代,当于此前后。还有人提出,孔望山造像的年代应在“晋魏之后,元魏之前”的观点。此外,有人认为,造像时代有晚到南北朝刘宋时期,甚至唐代的可能。

关于佛教艺术传人连云港孔望山之路线,也有两种不同见解。一日海上丝绸之路,二曰西域通往内地的陆地丝绸之路逐步向东延伸所至。

孔望山造像比人们认为最早的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366年)还要早约200年。它是我国佛教艺术的早期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