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
归义军是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至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的沙州地方政权武装,由唐朝名将张议潮建立,并推翻了当时吐蕃贵族对沙州长达六十年的统治。后因内乱,几经周折,最终被沙州回鹘所取代。
简介
归义军(在曹议金登基前称为金山国)是中国唐朝末年、五代十国直到宋朝初年,以河西地区敦煌为中心的一个政权。
归义军由张议潮反抗吐蕃起兵后所建,一度统治了河西地区十一个州,后来收缩后则主要割据瓜州(今甘肃瓜州东南)、沙州两州,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840年,回鹘汗国灭亡,有大批回鹘流落河西走廊 。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收复瓜沙二州,三年收复甘肃二州,四年收复伊州,咸通二年(861年)收复凉州,“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节度押衙是归义军政权的中坚支柱和核心力量。节度使通过押衙,将各个阶层的官员都纳入归义军府的系统中,扩大了归义军政权的统治基础。咸通十一年(870年)九月,回鹘入侵,於西桐海(今敦煌西南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的苏干湖)为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所败,咸通十六年(875年)正月,又为张淮深所败。唐末,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金山白衣天子”。咸平五年(1002),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其族子曹宗寿胁迫自杀。曹宗寿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朝以羁縻对待,依然以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归义军也和辽朝开始通使。景德三年(1006年),黑汗王朝灭于阗王国,寺院僧人闻讯,十分恐惧,将文物藏在隐蔽的洞窟中,这就是日後的敦煌遗书。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曹宗寿卒,其子曹贤顺即位。天禧四年(1020)和天圣元年(1023),曹贤顺曾两次向宋廷进贡物品。景祐三年(1036年),归义军政权为李元昊所灭,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
沙州
沙州即自汉至隋的敦煌郡,唐初改名为沙州,下辖敦煌﹑寿昌二县,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市城西)。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
归义军历史
唐在沙州城内常驻有豆卢军四千三百人,隶属于河西节度使(驻凉州)。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河西,约在广德二年(764)或稍后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移河西节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内地的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其地,直到德宗贞元三年(787)才投降。从此沙州被吐蕃贵族统治六十余年。
张议潮领导下的归义军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汉族人民趁吐蕃势力衰弱时,
在张议潮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赶走吐蕃镇将,并遣使取道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南缘)上表唐朝,报告沙州的归复。接着,张议潮又遣兄张议潭携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初议潮又收复凉州,八年(867),议潮入朝长安( 据推测,很有可能是到长安为质),行前命其侄张淮深主持归义军军政事务。
归义军内乱
张淮深继续抗击回鹘的骚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归义军辖区的安定。但大顺元年(890)至乾宁三年(896),归义军内部接连发生政变。先是(890)张淮深及其妻、子为其弟张淮鼎(张议潮之子)所杀,继而是(892)索勋篡权,两年后(894)嫁给李明振的张议潮第十四女又与诸子合力除掉了索勋,除掉索勋后,张议潮之孙张承奉方掌控实权。归义军的内乱给活动在其周边和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提供了可乘之机,甘州被回鹘攻占,占据肃州的龙家也不再听从归义军的号令。凉州因有甘、肃二州相隔,实际上亦脱离了归义军的控制。
至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时,归义军实际控制的已仅有瓜沙二州了。张承奉不甘坐守瓜沙,想用武力恢复归义军兴盛时的旧疆,并于开平四年(910)建立了"西汉金山国",自称至文神武天子。连年的战争使瓜沙地区经济凋零,不少百姓家破人亡,境内"号哭之声不止,怨恨之气冲天"。失去人民支持的张承奉政权终于在开平五年被甘州回鹘击败,被迫认回鹘可汗为父,成为甘州回鹘政权的附庸。
归义军的复兴
乾化四年(914),沙州的另一个大族曹氏家族中的曹仁贵(后更名议金)取代了张承奉,恢复了归义军称号,瓜沙地区社会日趋安定,经济繁荣。议金之后,其子孙相继,这一时期先后有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曹延恭、曹延禄等为节度使,凡七代,至公元1002年,将近90年时间,敦煌地区经历了从动荡不安到繁荣稳定的历史过程。曹氏归义军政权吸取了张承奉失败的教训,他们努力改善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通过联姻等办法与甘州回鹘、西州回鹘、于阗等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在平等基础上友好往来的新关系,以图共存。同时积极恢复与中原王朝的统属关系,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奉中原正朔,利用旧日唐朝在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声威,以求在西北各民族中树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对内则继续吸收瓜沙望族和少数民族头面人物参加归义军政权,以扩大政治基础。这些措施使曹氏归义军政权既得到了中原王朝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承认,也得到了境内兵民的支持,使其能在五代、宋初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得以生存、发展。而且,河西西部与西域各绿洲王国间的友好往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还为密切中原王朝与这些地区的联系和中西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归义军第二次的内乱
曹延禄执政晚期,归义军再度与甘州回鹘发生战争,引起瓜沙民众的不满。咸平五年(1002),归义军内部发生兵变,曹延禄与其弟曹延瑞被迫自杀。延禄的族子曹宗寿在众人推举下掌握了归义军政权,宋廷遂任命曹宗寿为归义军节度使。战争和内乱使曹氏归义军政权迅速衰落,而沙州地区的回鹘势力在这一时期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与归义军政权抗衡的重要力量。此时,归义军政权已不堪一击,任何外来的攻击和内部的骚乱都足以使其倾覆。这使得在归义军政权庇护下的沙州佛教势力感到极度恐慌。天禧四年(1020)和天圣元年(1023),曹贤顺曾两次向宋廷进贡物品。景祐三年(1036)李元昊灭亡归义军政权,曹贤顺向西夏投降。
归义军世系
归义军(851-1036)
906年归义军始定国号为西汉金山国,911年改称敦煌国,914年复称归义军。
张议潮
(16)
辛未
851
张淮深
(23)
己丑
867
张淮鼎
(2)
辛亥
890
索勋
(2)
壬子
892
张承奉
(20)
甲寅
894
曹议金
(21)
甲戌
914
曹元德
(4)
乙未
935
曹元深
(5)
己亥
939
曹元忠
(30)
乙巳
944
曹延恭
(2)
乙亥
974
曹延禄
(26)
丙子
976
曹宗寿
(12)
壬寅
1002
曹贤顺
(22)
甲寅
1014
参考:灰松鼠网